您的位置 首页

714高炮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有什么危害




金融百家|陈文:3·15点名的“714高炮”是什么?应对年轻人开展“戒贷”教育

编者按:3月15日晚间,央视3·15晚会点名现金贷乱象。“714高炮”,要钱更要命”。长春的董女士在三个月期间,7000元借款滚成50万债务。

“714高炮”指的是超高息的短期借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这种比通常人们认为的高利贷更恐怖的借贷也被称为超利贷。超利贷为何兴起?该如何行动,打击这种从人性之恶赚钱的行当?

所谓的“714高炮”指的是超高息的短期借款,分别为7天、14天之内的,主要针对包括在读学生在内的年轻人。这一类型的贷款利率非常高,通常都是1-3000左右的额度,举个例子,借款1500元,到手1000元,七天后要还款1500元。在互联网金融由于整顿趋严发展受限后,以“714高炮”为代表的超利贷兴起,部分家庭在炮轰之下支离破碎,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相关问题的突出后,国家在加快打击整顿这个市场。然而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公安机关在“打黑除恶”的精神指导下严打“套路贷”,另一方面投身“超利贷”、“套路贷”的新进入者仍层出不穷。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上描述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套路贷”按照诈骗量刑的背景下,“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套路贷”从业者可以追求1000%的收益但不用冒绞首的风险,更何况大量的“现金贷”、“超利贷”还很难被认定为“套路贷”,量刑更低。刑法惩戒力度远低于贩毒,但收益率却能够媲美贩毒,这是为什么公安严打之下行业从业人员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

理论上看,个人借款人小王的短期资金需求只要客观存在,这一点不是作为银行信贷员的张三满足,也会由作为高利贷贩子的李四满足,问题是张三和李四谁能够更好的满足小王。现在的尴尬是只有作为高利贷贩子的李四拼命在满足小王的需求,张三却对小王视而不见。小王可能是通过QQ聊天群也可能是陌陌附近的人甚或是洗手间的小贴条找到李四,李四热情地帮小王去P2P借到真金白银,小王感激涕零地去买了新款的苹果机,当P2P的钱还不上了,小王又不敢去卖肾,于是经由李四介绍的各种换着马甲的“现金贷”、“超利贷”,借啊借,利滚利,几千块钱滚成了几十万,李四成功收网,第一时间通知小王的父母,房子是不是可以拿来抵债?于是多个”现金贷”编制成了一个“套路贷”的大网,小王困束在网中,毁了自己也毁了家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没有掺和,但正因为作为“好人”的银行无所作为才让作为“坏人”的现金贷平台大有可为。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地方政府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28年初期,纽约州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该州司法部长提出一种请求,要求有更多的贷款人进入个人贷款业务领域。纽约州的司法部长是要鼓励更多人放高利贷吗?显然不是,这一请求的初衷恰恰是增加个人贷市场的参与主体数量,推动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跟高利贷者做斗争。花旗银行是纽约市少数就此做出反应的银行,专门成立了“个人贷款部”。当时的《纽约晚报》登载了一副漫画,标题是“钱袋子砸下来了”,内容是花旗银行出手,将一个很大的沙袋——个人贷款部——重重砸在肥胖的高利贷贩子头上,疼得他哇哇直叫。在总理大人和郭主席力推银行做普惠金融的当下,广大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是时候该“有所作为”,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服务将那些被高利贷贩子包围的客群拯救出来,善莫大焉。

“鼓励任何人借款并不是我们的目的,除非在某种特别环境压力下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在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部分银行切入个人贷市场,面对违反基督教教义的高息,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对于个人贷市场,国内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于诱惑消费,进而诱惑借贷。有太多机构、太多人在诱惑人年轻人及早消费,及时享乐,然而消费、享乐造成巨额负债后的救助机制,这个社会却没有提供。诸如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的巨头的兴起,在推动经济线上化、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潜移默化重塑我们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带来的是消费理念以及借贷理念的变更,使得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年轻的这一代人在抱怨年长的上一代人过于保守的同时,更容易会不理性地承担巨额债务。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都是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高负债借款人自杀才最终唤起了政府对于高利贷贩子以及高利贷机构的惩戒,希望中国不用走上这条老路。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消费金融,但为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理性发展,我们更需要强调理性消费,要加强作为金融消费者的个人的财商(FQ)教育。正如“戒毒”一样,现在也需要对于年轻人开展“戒贷”的教育了。借钱可以,但必须认真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别做成了毁家败家的啃老族;借钱可以,但要仔细评估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借贷,而不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冲动借贷;借钱可以,但要看清借贷条款,能够识别放贷人的种种套路,防止误入债务陷阱。“714高炮”虽然猛烈,但只要山上的年轻人意志坚定,不啃老、不疯癫、火眼金睛,国家的花朵不会那么容易被收割,消费金融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灿烂。


金融百家|陈文:3·15点名的“714高炮”是什么?应对年轻人开展“戒贷”教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3-15 23:07:43
金融百家|陈文:3·15点名的“714高炮”是什么?应对年轻人开展“戒贷”教育

编者按:3月15日晚间,央视3·15晚会点名现金贷乱象。“714高炮”,要钱更要命”。长春的董女士在三个月期间,7000元借款滚成50万债务。

“714高炮”指的是超高息的短期借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这种比通常人们认为的高利贷更恐怖的借贷也被称为超利贷。超利贷为何兴起?该如何行动,打击这种从人性之恶赚钱的行当?

所谓的“714高炮”指的是超高息的短期借款,分别为7天、14天之内的,主要针对包括在读学生在内的年轻人。这一类型的贷款利率非常高,通常都是1-3000左右的额度,举个例子,借款1500元,到手1000元,七天后要还款1500元。在互联网金融由于整顿趋严发展受限后,以“714高炮”为代表的超利贷兴起,部分家庭在炮轰之下支离破碎,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相关问题的突出后,国家在加快打击整顿这个市场。然而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公安机关在“打黑除恶”的精神指导下严打“套路贷”,另一方面投身“超利贷”、“套路贷”的新进入者仍层出不穷。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上描述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套路贷”按照诈骗量刑的背景下,“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套路贷”从业者可以追求1000%的收益但不用冒绞首的风险,更何况大量的“现金贷”、“超利贷”还很难被认定为“套路贷”,量刑更低。刑法惩戒力度远低于贩毒,但收益率却能够媲美贩毒,这是为什么公安严打之下行业从业人员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

理论上看,个人借款人小王的短期资金需求只要客观存在,这一点不是作为银行信贷员的张三满足,也会由作为高利贷贩子的李四满足,问题是张三和李四谁能够更好的满足小王。现在的尴尬是只有作为高利贷贩子的李四拼命在满足小王的需求,张三却对小王视而不见。小王可能是通过QQ聊天群也可能是陌陌附近的人甚或是洗手间的小贴条找到李四,李四热情地帮小王去P2P借到真金白银,小王感激涕零地去买了新款的苹果机,当P2P的钱还不上了,小王又不敢去卖肾,于是经由李四介绍的各种换着马甲的“现金贷”、“超利贷”,借啊借,利滚利,几千块钱滚成了几十万,李四成功收网,第一时间通知小王的父母,房子是不是可以拿来抵债?于是多个”现金贷”编制成了一个“套路贷”的大网,小王困束在网中,毁了自己也毁了家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没有掺和,但正因为作为“好人”的银行无所作为才让作为“坏人”的现金贷平台大有可为。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地方政府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28年初期,纽约州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该州司法部长提出一种请求,要求有更多的贷款人进入个人贷款业务领域。纽约州的司法部长是要鼓励更多人放高利贷吗?显然不是,这一请求的初衷恰恰是增加个人贷市场的参与主体数量,推动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跟高利贷者做斗争。花旗银行是纽约市少数就此做出反应的银行,专门成立了“个人贷款部”。当时的《纽约晚报》登载了一副漫画,标题是“钱袋子砸下来了”,内容是花旗银行出手,将一个很大的沙袋——个人贷款部——重重砸在肥胖的高利贷贩子头上,疼得他哇哇直叫。在总理大人和郭主席力推银行做普惠金融的当下,广大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是时候该“有所作为”,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服务将那些被高利贷贩子包围的客群拯救出来,善莫大焉。

“鼓励任何人借款并不是我们的目的,除非在某种特别环境压力下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在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部分银行切入个人贷市场,面对违反基督教教义的高息,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对于个人贷市场,国内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于诱惑消费,进而诱惑借贷。有太多机构、太多人在诱惑人年轻人及早消费,及时享乐,然而消费、享乐造成巨额负债后的救助机制,这个社会却没有提供。诸如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的巨头的兴起,在推动经济线上化、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潜移默化重塑我们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带来的是消费理念以及借贷理念的变更,使得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年轻的这一代人在抱怨年长的上一代人过于保守的同时,更容易会不理性地承担巨额债务。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都是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高负债借款人自杀才最终唤起了政府对于高利贷贩子以及高利贷机构的惩戒,希望中国不用走上这条老路。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消费金融,但为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理性发展,我们更需要强调理性消费,要加强作为金融消费者的个人的财商(FQ)教育。正如“戒毒”一样,现在也需要对于年轻人开展“戒贷”的教育了。借钱可以,但必须认真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别做成了毁家败家的啃老族;借钱可以,但要仔细评估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借贷,而不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冲动借贷;借钱可以,但要看清借贷条款,能够识别放贷人的种种套路,防止误入债务陷阱。“714高炮”虽然猛烈,但只要山上的年轻人意志坚定,不啃老、不疯癫、火眼金睛,国家的花朵不会那么容易被收割,消费金融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灿烂。

关于作者: nvren

© 2022 女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