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儿歌一分钱改一元钱是真的吗为什么要这样改原因是什么啥目的

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了“一块钱”,也有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

儿歌 – 中国最爱儿歌经典一《一分钱》

要知道,作曲家就曾在南京创作并生活多年,记者采访了原作者的家人。

t01c5a89097629805f2.jpg?size=440x586

一分钱变一元钱,消解经典文化可取吗?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等曾伴随亿万少年儿童成长的歌曲,都是出自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潘振声之手。

t010f2a1ed2414d8f44.jpg?size=640x456

潘振声生于上海,1991年调任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1995年退休。潘振声创作的大量儿童歌曲,有一千余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发表、热播,被人们誉为当代 “儿歌大王”。他因患脑血栓经多方医治无效,2009年5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t01a23f170ec9e22f7a.jpg?size=600x878

他的女儿马莉是南艺老师,也是长笛演奏家。马莉也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截图,还有不少朋友来问她,知不知道这个事情。

“这种还真是无从下手,去寻找它的源头,我觉得正规出版社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马莉说,“爸爸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跟物价飞涨没有什么关系。尽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改成这样,唱起来不觉得拗口吗?我觉得,对这样的恶搞或者调侃,不用去理会。我理解大家是用这个来搞笑或者调侃,把它变成一种段子,但现在我们有时候,并不尊重自己的经典文化,随意就去丑化或者消解掉,但又缺乏原创的能力,这并不值得提倡。”

采访中,不少音乐创作者都表达了此类看法,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不宜去改动它。这也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尊重。

你知道吗?《一分钱》“一分钱不要”

t01e3253bd6bdeaca9b.jpg?size=640x480

马莉回忆起《一分钱》的故事说,因为这首歌太有名了,潘振声还有了“一分钱爷爷”这个雅号。当时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都在学雷锋。

潘振声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来信邀请写一首歌。当时他在一所小学当大队辅导员,办公桌上有一个文具盒,里面放满了孩子们捡到交上来的硬币。那时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孩子们经常走出校门很远了,还回头和交警挥手喊道,“叔叔再见!叔叔再见!”

 

t0129ce754208844a6d.jpg?size=400x260

潘振声于是将这两个场景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这首歌。后来上海公安博物院成立,找潘振声要当年的那封约稿信及《一分钱》曲谱。对方开出了20万的收购价,结果潘振声说:“孩子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我当然也要交给警察叔叔,一分钱不要!”后来经中国文物局鉴定,《一分钱》的手稿、曲谱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

此外,他创作的《春天在哪里》,也成了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他曾获得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等重量级奖项,被人们誉为当代“儿歌大王”,并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贴。

保持一颗童心,“一分钱爷爷”一辈子创作不息

t01c9846ae5bb8e2247.jpg?size=600x450

家中曾堆满他的音像作品

马莉说,创作了一辈子儿童歌曲,但看着孩子们没有可以争相传唱的歌,每次看到一些歌唱比赛上孩子们唱着大人的歌,满口“情爱”,潘振声就觉得忧心忡忡。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老人的工作台被他花光全部积蓄购置的录音制作设备占去了大半,原来一贯追求时尚的潘老晚年还在跟一帮年轻人学习制作CD,把录音棚搬到了家里。“他跟年轻人不耻下问,认真做笔记,还自己做了一个使用指南,”《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也被潘老刻录进了他的教材。

t012b59888b005c5d0a.gif?size=124x127

在家人的心目中,潘老还保持着一颗童心。马莉还记得,“老爷子不落伍,一些时尚的东西他都能接受。他平时在家经常也会玩连连看、泡泡龙等小游戏,因为比不过我妈,还着急上火,晚上不睡觉用掌上机‘苦练’。”

除去《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春天在哪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脍炙人口的儿歌之外,潘振声在本世纪仍然创作不息,晚年还去各地采风,历时4年积累出《56个民族新儿歌》等作品。

特朗普外孙女唱红“老儿歌 ” 一分钱

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儿歌的视频在网络上公布以后,引起公众的关注。出乎意料的阿拉贝拉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中文歌曲,而选择了两首年龄至少在30岁以上的“老儿歌”:一首是在上世纪5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们的田野》,另一首则是80后们的童年记忆《好妈妈》(即《我的好妈妈》)。

t017f3269f10f3dc076.jpg?size=640x481

1980年代初,《好妈妈》一曲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儿童栏目《小喇叭》向全国的小朋友播放后,受到极大的欢迎,并获得“四人帮”倒台后的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幼儿歌曲奖”,而它的作者就是人称“儿歌大王”的作曲家潘振声(1933年—2009年)。

t01312398022af7d365.jpg?size=640x549

《一分钱》的故事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孙韶先生,耄耋之年在病榻上为本报独家撰文,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好友潘振声的人生故事和《一分钱》这首著名儿童歌曲的创作经过——

 

t01b65636311803cd81.jpg?size=640x451

刘强 作

我的好友,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潘振声,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1932年-2009年5月14日)。我们常常怀念这位优秀的儿童歌曲作曲家。他的很多优秀歌曲被很多人传唱过,凡是从幼儿园出来的小朋友,可能都会唱那首,“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笑着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潘振声是蒙古族的后裔,1932年1月出生于汉口市一个贫民家庭,祖籍是上海市青浦县,1941年因家庭贫寒,生活困苦,9岁时被收容到广西桂林象鼻山下的儿童保育院上学(这是宋庆龄开办的一所收容从沦陷区救出来的孤儿学校,食宿衣被、学习用品全由国家供给,半工半读)。在这里他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小小年纪就对音乐格外敏感和喜爱,后来竟被音乐老师选中当了学校合唱团的小指挥,经常到社会上去演出宣传抗日,开展募捐活动。

后来,儿童保育院因时局变化转移到南方某地,潘振声不得不跟随父母逃难来到贵阳,为了谋生当上了卷烟厂的童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随着父亲姐姐回到上海,靠亲友接济,在南汇县新城镇乐育中学上了半年初中,后因家贫不得不到社会上打零工,在街头卖报。1947年,经一位好心的出版商人介绍,潘振声到一家小印刷厂当学徒工。这时他已15岁,在这个阶段,他利用微薄的经济收入,利用业余时间上了上海现代影剧演员学校,最后拿到了毕业文凭。

1950年,爱好文艺的潘振声高兴地参了军,当上了部队的文艺新兵,分配到6202部队文工队任队员,他在部队很活跃,会拉手风琴、会跳舞、会演戏、会说相声、会唱大鼓、会写作,很快成了深受指战员喜爱的“一专三会八能”的文艺工作者,受过表扬、立过功,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5年初,潘振声23岁,当时全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潘振声因身体欠佳,服从组织决定复员回到了上海,被分配到徐汇区漕溪路小学当音乐教师兼少先队总辅导员,从此和儿童音乐创作在感情上走到了一起,一直延续了22年,直到去世。

他的一首儿童歌曲《我们来到了花园里》,当时曾从上海各校传唱到各地,有意思的是,这首歌曲很快在西安的《群众音乐》(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办)1955年6月号上发表,这首歌是他发表的第一首作品,这让他的心中升起了莫大的幸福感,从此潘振声便与儿童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学校,他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教他们唱歌,为他们创作,和他们一起活动,教学成果显著,他的作品社会效益明显,1956年就被评为“上海优秀教师”,同年12月成为共产党员,上海《广播歌选》聘请他为客座编辑。

t01f25466c06e68bb4e.jpg?size=460x916

1957年9月,因工作需要,潘振声被调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编辑部任编辑。人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心却留在了校园,为少年儿童写歌的笔一直未放下,在全国各地出版的音乐期刊中,几乎不间断地有他的儿童歌曲发表。仅一年中,就发表了四十多首新作,还出品了三本个人专辑。中央和地方的广播节目中,经常可以听到潘振声作词作曲的歌声飞扬。他的作品已经引起众多小学音乐教师的关注,选唱他的歌做课堂教材或演出曲目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1958年全国大跃进时期,党中央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潘振声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1958年9月与新婚妻子一同乘上西去的列车来到宁夏银川市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在银川一待就是32年,直到1990年回到南京,银川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宁夏也是个民族音乐非常丰富的地方。他到银川后,从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到电视台的导演,从宁夏自治区音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到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后又兼任宁夏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宁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他的工作都很出色。他曾自豪地说,“宁夏的娃娃不缺歌唱!”他虽工作很多很忙,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为儿童写歌。宁夏人民出版社曾出版的《宁夏小学音乐乡土教材》中,大部分的创作歌曲都是宁夏许许多多少年儿童传唱的潘振声的作品。

这32年期间,潘振声生在宁夏,也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幼儿歌曲,他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冷落全国幼儿园的小朋友。

1961年、1983年,他曾两次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1985年,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t011a69fe7aa9abe108.jpg?size=640x405

歌曲《一分钱》的创作,是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国向雷锋学习初期。当时他在银川,一天他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的来信,约他写一首好孩子的儿歌,当时他想好孩子的题材太多了,到底选哪个呢?他说:“我那时在上海一所小学当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放文具的盒子,里面总是放满了硬币,这些都是孩子们捡到交上来的。那时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和交警关系非常亲密,经常是走出校门很远了,还频频回头和交警挥手喊道:‘叔叔再见!叔叔再见!’我将这个场景有机地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这首儿歌。”

《一分钱》问世后,寄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很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录制,并在广播中反复播放、教唱,一下子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全国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几乎都唱过这首歌,曾经影响了几代人。

说起《一分钱》这首歌,还有件事应该说一下。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成立后,馆领导找到潘振声想要当年的那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的约稿信及《一分钱》的曲谱原稿,作为馆藏珍品展览,工作人员问潘振声要多少钱?潘振声听后反复问道:“你们打算给我多少钱?”对方从一万元开到十万元,潘振声一直笑眯眯的不点头,对方急了:“你到底想要多少钱?”潘振声却表示,孩子们把一分钱都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我当然也要交给警察,一分钱也不要,让一分钱的精神代代相传。后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一分钱》的曲谱原稿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永远珍藏在上海公安博物馆里。

潘振声一生为儿童创作了两千多首儿歌,他也因自己的作品被几代孩子喜爱,所以孩子们亲切地称潘振声为“一分钱爷爷”。

潘振声1990年回到南京,1991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赞扬潘振声献身儿童歌曲艺术的先进事迹。面对众多奖杯、奖状,潘振声更重视的是人们对他作品的一直喜爱和赞赏,他创作的不少歌曲能让几亿人传唱,这是最珍贵的奖赏,也是最崇高的荣耀。

潘振声2009年5月14日因病在南京去世,享年77岁。今年是潘振声去世十周年,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一生为儿童写歌的作曲家。

关于作者: nvren

© 2022 女人时间